催眠术 |  心理知识 | 心理病症 | 淘宝网店 
 催眠Q群 |
催眠书籍 |
失眠治疗|  收藏本站
                                               
合作加盟
联系我们
汇款帐号

首 页 | 催眠与潜能 | 催眠圣经 | 催眠CD | 催眠培训 | 催眠教材 | 催眠治疗 | 催眠视频 | 唐喜明 | 廖阅鹏联系我们 | 

 

心理治疗--整容医生的惊人发现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心灵使者 发布时间:2009/9/19 阅读:1693

整容医生的惊人发现

  在这个地球上,不经你允许,任何人都无法让你觉得低人一等。

  ——美国推销员培训师齐格勒

  美国时间7月7日,迈克尔·杰克逊的公众悼念仪式在洛杉矶一个体育中心巨星,除了现场1万多人外,据悉全球有10亿人通过网络、手机和电视等各种方式收看了这一告别仪式,以这种方式送别了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受欢迎的超级巨星。

  这几天来,我的脑子里一直在盘旋着一个念头:假若杰克逊遇到了麦克斯威尔·马尔茨,又会怎样?

  马尔茨是美国著名的整容医生,曾任纽约医院修复科主任,在为病人做整容时,他洞见到了人性的奥秘,并由此探索出了一套集整容术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人生改变方案,取得了巨大成功。

  他自创的心理治疗取向叫“心理控制术”,同名的中文书一直在当当网心理类图书中排销量的前几名。不过,因为我一直抵触“控制”(我真正抵触的是“操控”或“操纵”)这个词,所以一直没有买这本书。但在最近一次在当当网上购书时,我将排名前十的我还没有买过的心理类的书各买了一本,于是才有幸读到了这本书。

  所谓的“心理控制术”,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即:我们的人生,都是由我们的自我意象所决定的,如果你改变了自我意象,人生也会随之改变。

  可以看到,这和我最近几篇文章提到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营造的”这句话,是同一个意思。

  马尔茨是如何发现了人性的这个奥秘?这和马尔茨的工作有关,多年的整容经验令他发现两类现象:

  许多例子中,改变外部形象似乎能创造一个全新的人,我手中的手术刀变成了一根魔棒,它不仅能改变病人的外貌,而且能改变病人的整个人生。生性害羞、不善交际的人变得大胆而无畏;一位“笨”男孩变成机灵聪慧的少年,后来还成为某知名公司的管理人员;向来怀有“铁石心肠”的罪犯,几乎一夜间从无可救药的家伙变成了“囚犯标兵”……

  也有一个谜团始终让我不解:如果手术刀有魔力,那么为什么有些人脸部焕然一新却始终死性不改呢?

  此外,他还发现很多有人“虚构之丑”,在他和其他旁观者看来,当事人相当漂亮,但当事人自己却坚定地认为自己很丑,所以一定要整容。

  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时,马尔茨逐渐明白: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幅用来描绘自己的精神蓝图或“心像”。对我们的意识来说,这幅图像可能模糊不清、朦朦胧胧、不甚分明,甚至一个人的意识根本没有觉察到它的存在,但它的确就在那里,完完全全,纤毫毕现。

  这个自我意象就是我们自己对“我是什么样的人”的看法,它是以我们的自我看法为基础形成的。

  这些关于自己的看法,大多数都是根据我们过去的经历、我们的成与败、我们的荣与辱以及别人对我们的反应,尤其是童年时代的早期经历,而无意识地形成的。

  对于一个人而言,一旦某种对自己的想法或信念进入这幅图像,它就会变成“事实”。我们并不质疑它的正确性,而是头也不回地按照它去行动,就像它是真的一样。

  自我意象会控制你能做那些事,不能做那些事,哪些事对你来说很难,哪些很容易,甚至会决定别人对你有何反应,其确定性和科学性,就像一根温度计控制你家中的室内温度那样无可辩驳。

  所谓自我意象,其实是马尔茨自己对“人格”或“自我”的另一称呼。仔细看来,他关于人格的这个定义,和其他很多哲人的定义是非常类似的。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对“自我”的定义是:自我就是过去一切体验的总和。

  在我的理解中,关于“自我”的一切内容都是先在关系中发生的,即,先是“我”与某个人发生了一件事情,而“我”将这个事情所带来的一切体验当成了“我”的一部分。于是,先是别人怎么看自己,而最终,“我”也接纳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上一段中提到的“某个人”对“我”而言越重要,出现得越早,他对“我”的影响也就越大。

  例如,假若父母在自己6岁前不断地否定自己,那么,不可避免的,我对自己会有一个消极的自我意象——“我不行”。

  这个自我意象一旦形成,按照马尔茨所言,“它就会变成‘事实’。我们并不质疑它的正确性,而是头也不回地按照它去行动,就像它是真的一样。”

  马尔茨的《心理控制术》这本书,乍一读很像是成功学,而其理论又像是励志电影及同名图书《秘密》的翻版,但其实不是。它们尽管看上去都在说“心想事成”,但《秘密》以及成功学都过于简单,其创作者让我们以为,只要我们不断去做“积极想象”,就可以得到成功的人生。

  但马尔茨强调说,仅仅说“一切存在于你的头脑,你认为自己行,就一定行”是不够的,“实际上,这种说法简直是对人的伤害。”他举例说:

  自我意象中认为自己“胖”的人总是无法减肥并保持体型,无论她怎样有意识地想尽一切办法与这种自我意象对抗,结果总是徒劳。你无法做到长时间超越或逃避自我意象。就算你真能做到短暂地逃避,也会立即产生“反弹”效应,就像一个橡皮筋,在两个手指之间伸长,但稍一松懈就会恢复原状。

  如果某人认为自己是“失败者”,那么无论动机多好,意志力多坚强,他总能找到失败的方式,即便机遇来临,他也会失之交臂。

  马尔茨认为,自我意象是一个前提、基石或基础,你的全部性格特征、行为举止、甚至所处的环境,都是以它为基础而建立。结果,我们经历似乎总是证明并加深我们的自我意象,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这也是我屡屡强调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即一个人一旦有了某种念头,就会驱使自己去实现这个念头,因为,我们无意中会认为,这个念头是“我的”,或更准确的说法是,这个念头就是“我”的一部分,我要扞卫这个念头,就等于扞卫“我”。

  譬如,假若父母喜欢否定自己的孩子,结果这个孩子进入学校后,就会“我是一个失败者”的自我意象,而他为了扞卫这个自我意象,成绩会一塌糊涂,这反过来又成了支持“我是一个失败者”的自我意象的证据。不仅如此,父母一方面会难过,同时也会有一种不容易觉察的得意——“我早就知道你是一个失败者,你看我没说错吧。”

  所以,要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关键不是去做积极的暗示,而是重塑自我意象。马尔茨认为:“‘成绩或挣钱能力’建立在某种根深蒂固、甚至可能难以觉察的思想模式之上,这种思想模式一旦改变,你就能从中解放出来,从而更有效地开发自身潜力,并得到与此前具有天壤之别的结果。”

  杰克逊的故事也一样符合这个道理,这不仅从消极的方面可以得到验证,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得到验证。

  杰克逊不接受自己本来的面貌而整容,这意味着,他的内心深处有一个自我意象是“我是一个丑孩子”,而他的人生似乎也的确验证了这一点。

  这是消极的方面,而积极的一面是,杰克逊在音乐上的成就,也是他自我意象向外展现的结果。譬如他的唱片《Thriller(中译名是“惊怵”)》之所以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唱片,一个重要原因是,杰克逊希望这部长篇能创下世界纪录。

  在自传《太空漫步》中,杰克逊写道:

  每当看到夕阳西沉,我总是在太阳消失进地平线之前静静的说出我心底的愿望。就好像太阳能够带走我的愿望一样。我总是刚好在最后一缕光线消失以前许愿。这不仅仅是一个愿望,也是一个目标,在自觉不自觉中它就变成了现实。

  我还记得有一次,昆西、罗德·坦珀顿和我在录音室里制作《Thriller》。我正在玩弹球游戏,这时,他们中的一个问我:“如果这次我们做得还不如《疯狂》成功,你会不会感到失望?”

  我感到很不安,甚至觉得他们根本就不该问这个问题,我告诉他们,《颤栗》必须要超过《疯狂》,我要让它成为有史以来销售量最大的唱片。

  我认为我们都有很强的能力,但我们没有充分发挥我们所有的智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知道我们一定能使《颤栗》成功,我们有那么多才华出众的人来出谋划策,我们能做任何事情。《颤栗》的最后成功实现了我的梦想,它成了迄今为止销售量最大的唱片,《吉尼斯世界记录》还把这个消息登在该书的封面上。

  我们都渴望“梦想成真”,而我现在认为,宇宙或上帝是非常慷慨的,你的愿望一定会实现,问题是,你是否真的只有这样一个愿望?

  譬如,你爱一个人,很想和他共度一生,但真的吗?你是不是同时又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你不配他,你不配有幸福?如果是,你想和他共度一生的愿望自然很难实现,因为慷慨的宇宙同时也会帮你实现另一个想法。

  关键还是我们内心深处的选择——我到底想得到什么。或者说,关键是你发了什么样的愿心。

  马尔茨关于潜意识有一个有趣的说法。他反对“潜意识思维”这样的概念,他认为潜意识是一个纯自动机制,没有思维能力。但是,潜意识有更神奇的能力——它可以自动帮助你实现目标。

  马尔茨说,潜意识的机制就像巡航导弹的目标追寻机制,只要你设立了一个目标,潜意识的制导系统就会帮助你接近并击中这个目标。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并没有击中自己的目标呢?那是因为,你并不真正追寻它。或者说,这个目标与你的自我意象不相符。

  或者更精确的说法是,你的意识不仅输入了目标,还输入了你没有觉察到的目标。例如你可能一方面说“我要挣钱”,另一方面自我意象却是“有钱人是坏蛋”;一方面说我渴望成功,另一方面却说,我低人一等;等等。

  只要你的目标很单纯,或者说,你真的设立了一个目标,潜意识就自动会帮助你实现它。对此,马尔茨引用一位学者的话说:

  一旦某位科学家开始处理一个他知道肯定有答案的问题时,他的态度就发生了彻底改变。可以说,他通往答案的道路已经走完一半。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瑞士裔美国植物学家路易斯·阿加西的夫人讲述的丈夫是如何做研究的经历:

  他一直致力于搞清那块石块中镶嵌的鱼化石给他的一种朦胧的印象是什么。由于筋疲力尽而又百思不得其解,他最终将工作放在一边,试图从头脑中摒弃这一切。不久后,他在一个晚上醒来,一再对自己说:入睡时,他明明白白看到了他的那条鱼的所有外貌,这都是现实中看不见的。

  他清早就前往贾丁·德斯种植园,心里想:如果追溯梦中的景象,他也许能再次看到印象中的那些特点。没想到白费力气,那条鱼仍然和以前一样从他的记忆中消失了。第三天晚上,他在睡觉前拿了纸和笔放在床边,眼巴巴地期望同样的体验再次出现。

  快到早晨时,那条再次出现在他的梦中。一开始很模糊,但它最终变得十分清晰,以至于他对它的动物学特点再没有丝毫怀疑。天仍然伸手不见五指,他在半梦半醒之间追随着这些特点,抹黑写在床边的纸上。

  早上,他惊奇地看到自己夜间信手画出的鱼的草图,而他曾经以为化石本身是不可能展示出这些外在特点的。他赶忙跑到贾丁·德斯种植园,以自己的草图作为指引,成功地凿开了石板的表面。事实证明,鱼的另一些特点隐藏在石板历练。当鱼化石完全显露出来时,竟然与他的睡梦和草图上显示的完全一致,于是他毫不费力地就判定了它的种类。

  上星期,在写关于杰克逊的分析文章时,我也有一个类似的体会。我在看了一天的关于杰克逊的各种资料后,感到有些疲惫,睡了一觉并做了几个梦,结果一觉醒来就立即明白了杰克逊的MV《Thriller》中的故事——这正是杰克逊小时候爸爸戴上恐怖面具从窗户里半夜爬进来吓唬杰克逊的一幕的重现。

  这说明,只要你设定了一个目标,你就可以将其交给潜意识去工作,这时甚至你不需要努力,反而越放松越好。当然,为了更深地唤醒潜意识的力量,你需要通过努力去积攒一些素材,这些素材会是线索,可以更好地激活潜意识,这样潜意识可以更好地帮你实现这个目标。有意思的是,这时你越是刻意思考或满腹担忧,你越难以实现目标。所以,我们会看到,那些只知道一味努力的学生,未必会取得好成绩。因为,刻意努力可能会切断我们与潜意识沟通的渠道。

  努力,但同时要学会放松,而且放松不是所谓的“一张一弛”中的休息,相反反而是更容易找到答案的渠道。努力藏着一个逻辑“我能找到答案”,而放松是“我要松弛掉我紧张的神经,打开我通向灵性层面的潜意识之门”。也就是说,答案不是我找到,而是因为我打开了通道,答案自动来到了我身边。因此,爱迪生才说“思想就在空气中”,意思是,他的那些“发现”并不是他的,而是他从“空气”中拿到的。

  所以,首要问题是设立目标,你真的找到了一个与你的自我意象相符的积极目标,那么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设立目标后,除了寻求潜意识的帮助外,我们可以自己做些什么吗?

  当然,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马尔茨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人,他建议,我们可以多在想象中看“精神电影”。如果你设立了一个目标,那么你可以在想象中进行相关练习,而且越详细越好。

  实际上,播放“精神电影”已成为很多体育训练的办法,尤其是在高尔夫运动中得到了广泛推广,美国很多关于如何打高尔夫球队书籍都运用了心理控制术的技巧,最常见的一个技巧就是“精神电影”。你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具体的高尔夫球场打高尔夫球,你把高尔夫球放好,然后在想象中调整自己的动作,挥杆,击打出这个球,并想象这个球划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轨迹,最后又是如何落在了一个目的地。

  美国学者就篮球运动做过一个实验,一部分人通过实战练习投篮,另一部分人通过想象联系投篮,而经过相同时间的练习后,结果发现,两批人的投篮成功率不相上下。

  一些教练自己发现了这个奥秘,美国著名的高尔夫球教练亚历克斯·莫里森写了《不练习就能打好高尔夫球》,并在书中讲了如何教客户卢·里尔在不进行任何练习的情况下首次突破90分大关。莫里森让里尔坐在客厅一把舒适的椅子上,放松自己,而他为里尔演示正确的挥杆动作,并就7个要点进行简要的讲解示范。里尔什么实际练习也不做,他只需每天花5分钟,肌肉松弛地坐在椅子上,进行想象练习。几天后,里尔加入莫里森的四人对抗赛,打出了标准杆数9杆、9洞的成绩。

  莫里森说,他的办法的关键是“在能够成功实践之前,你必须首先有一幅关于正确做法的清晰‘心像’。”

  “精神电影”这一办法可以在应用在很多地方。譬如,一名即将上考场的学生,可以在看了考场后,每天花几分钟时间想象自己如何在考场上答题,越细致越好,这会非常有效地消除考试焦虑。很多考生在中考或高考时丢三落四,这也可以通过想象来改变,具体就是想象自己带着所有必需品去考场,并在想象中进行检验。

  又如,一名即将参加面试的应聘者,可以在想象中进行面试。很多人做了这个练习后会发现,第二天面试的过程,和自己在“精神电影”中想象的过程非常像。

  这些技巧都有着同样一个道理——先去塑造一个自我意象,而后这个自我意象就会在现实中展现出来。

  杰克逊之所以整容,是因为他不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他讨厌从自己的本来面目上看到暴虐父亲的影子。这显然是一个心理问题。真不知道,假若杰克逊去找马尔茨整容,马尔茨能不能帮他重塑自我意象,从而拥有不同的人生。

 


 

官网
:www.success111.com       微信公众号:CM111-999


网站导航:催眠视频 学员心得 催眠培训 催眠教材 催眠学院  催眠Q群

培训:2022年唐喜明《睡眠调理师培训》睡眠调理课 1-12月报名!

培训:2022年唐喜明《高级催眠师国际课程》1-12月报名中!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催眠成功网 深圳市觉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深圳廖氏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0755-89801455 89315535 89315536 13686893135 13828714134
单位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五和街道阳光第五季咏梅阁2单元3B室   邮编:518139
首 页 | 发送邮件 | 购买说明 | 淘宝店 | 招商合作 | 汇款帐号 | 联系我们 | 微信号:CM19133
本站群:中国催眠与身心健康 QQ群九号:120303590 /七号群:120303052  /八号群:105985308 
版权所有 2006-2020 本站实名:催眠成功网 SUCCESS111.COM 最佳分辨率 1024×768 

粤ICP备08122909号
热门搜索:催眠,催眠术,催眠培训,催眠术教程
催眠术催眠培训,首选催眠成功网,中国首家正规催眠培训机构,拥有专业的催眠师团队、催眠术治疗及心理催眠大师,常年开设催眠培训班,报名咨询热线:0755-8980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