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术 |  心理知识 | 心理病症 | 淘宝网店 
 催眠Q群 |
催眠书籍 |
失眠治疗|  收藏本站
                                               
合作加盟
联系我们
汇款帐号

首 页 | 催眠与潜能 | 催眠圣经 | 催眠CD | 催眠培训 | 催眠教材 | 催眠治疗 | 催眠视频 | 唐喜明 | 廖阅鹏联系我们 | 

 

精神分析治疗-精神分析与文化研究五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心灵使者 发布时间:2010/8/18 阅读:2548

精神分析与文化研究五

  附录一《精神分析理论概论》摘要

  书名:Elliott,Anthony.(1994).PsychoanalyticTheory:AnIntroduction.Oxford:Blackwell.

  作者介绍:AnthonyElliott是墨尔本大学政治科学系的研究员。他在精神分析、当代理论与文化等领域,从事范围广阔的写作与演讲,着有《社会理论与精神分析的转变:从弗洛伊德到克莉斯多娃的自我与社会》(SocialTheoryandPsychoanalysisinTransition:SelfandSocietyfromFreudtoKristeva,Blackwell,1992)。

  导言

  本书的一般主题:(1)关于人类主体性的分析;在精神分析里,自我不是一个稳定或统一的实体。人类主体究其根源乃是透过欲望本身之再现动态而建构,自我是潜意识矿脉的露出部份。据此,我们无法提及一种欲望、幻想、性欲特质、和性别认同以外的主体。(2)自我组织与当代社会与政治世界之间的关系;我们对于自我组织之心理状况的理解,可以作为工具,来概化现代社会经验--人际关系、社会纽带的性质、政治社群等等。(3)认识论的议题--精神分析知识及其与个人和集体自主性的关系。作为一种社会批判的模型,精神分析理论关切的是揭露权力的不对称形式。这牵涉了研究人类质疑、改变或巩固他们与他人和社会世界之情感关系的复杂方式。精神分析批判明显地确认脱离某种意识形态形式,而迈向自我之创造性转变的可能性。

  第一章自我的造成:精神分析理论的各家流派

  在开头的这一章里,我透过检视自我的性质,来说明当代精神分析理论里的某些分歧流派。就自我状态(selfhood)而论,精神分析提出了关于人类经验与情绪发展在其中被结构之精神过程的重要议题。事实上,诚如某些理论家所论,精神分析质疑了主体性这个观念。本章要陈述了基本议题,包括以下各点:什么是自我?自我感受如何出现?连结了自我与欲望、理性与情绪的不确定但极度重要的精神机制(psychicalmechanisms)是什么?自我与文化的相互连结,以及个人意义与当代社会世界之间的扣接是什么?在探索这些议题时,本章广泛地浏览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理论、克莲理论、拉冈及后拉冈理论的前提。据此,本章便回溯了这些立场和当代文化与社会批评的关连。

  第二章现代文化及其压抑:从弗洛伊德到拉许

  性欲特质与压抑:这是精神分析对于现代文化之诠释的双生边界支柱。在弗洛伊德关于人类性欲特质的发现之风潮里,出现了一个政治基进主义的强大传统,企图将社会理论奠基于精神分析。这一派社会-精神分析批评关切的是潜意识欲望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将精神分析应用于社会、政治与文化生活的领域,牵涉的是以下议题。个别主体如何进入人类社会,感觉到自己是社会现实的一部份?个人的意义仅仅“反映”了社会现实,或者它们紧密地连结了文化生活,并因此能够转变社会世界?在自我与社会的关系里,潜意识的位置在哪里?社会本身的位置又在哪里?社会在人类的表现与发展里,扮演促进的角色,或者它其实限制与扭曲了自我?在探索这些议题时,本章广泛地浏览各式各样的概念立场。一般说来,从弗洛伊德的文化诊断到赫伯.马库色(HerbertMarcuse)的核心系谱,关注的是性压抑的观念作为理解现代时期之关键。而另一条思想传统,从艾瑞克.弗洛姆(ErichFromm)到克里斯多福.拉许(ChristopherLasch),比较关心现代社会里,性欲特质、爱与情绪沟通的人际议题。

  第三章客体关系、克莲理论、自体心理学:从艾瑞克森到柯哈特

  前一章我们检视了现代社会里的社会与政治组织,以及个别主体的精神压抑,两方之间的关系。在本章里,焦点翻转过来。我们不观看社会组织,而是集中于个人生活本身,检视日常生活中产生压抑与病理的深刻且普遍的精神机制。这种焦点的转移,必然引发了对于自我组织的心理结构,以及人际关系的关切,还有这些结构如何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实现。从这个角度看,精神分析的理论被利用来产生有关深刻层次化的人类情绪与欲望的资讯,社会活动与结构则据以被判断。我将在后文回顾探究这些自我模式与当代社会经验之连结的主要社会理论贡献。首先我要检视客体关系理论的某些概念,然后将这些概念连系上晚期现代的自我与社会的议题。虽后,我将批判地检视克莲(Klein)的精神分析,尤其关注类偏执狂与抑郁焦虑的概念。本章最后一部份,我将检视当代的美国自体心理学(self-psychology)。

  第四章后结构主义的焦虑:欲望主体:从拉冈到拉普兰奇

  我们在第三章最后,检视了晚期现代的文化气氛,以及在当代社会世界里体现的人际关系之性质以后,离开了精神分析。概述至此,在客体关系理论、克莲理论和自体心理学里的引导线索,关切的是,社会安排在多大的程度上增进或限制了自我的关系能力(relationalcapacities)。在这些精神分析立场里,人类主体被视为自我诠释的、与他人产生关系的,以及创造性互动的;这些性质可能遭受现代制度与社会关系的支持或阻碍。然而,受到法国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理论潮流影响的精神分析流派,自我构成的这种关系能力,被有力地颠覆和推翻了。在法国精神分析里,人类主体缺乏任何固定的参照点,透过无尽的语言滑移,而被剧烈地“去中心”,被自恋的镜像阶段捕捉,被欲望自身无餍的力量所分散和超越。在本章里,我概述且讨论了以拉冈式和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的特性写作的作者。我的起始点是自我的议题,特别关注去中心化之主体性的论题。随后,我转向拉冈与后结构主义关于晚期现代里,自我和文化经验的讨论。

  第五章精神分析的女性主义:从丁诺斯坦到依希嘉黑

  在其先驱着作《精神分析与女性主义》(PsychoanalysisandFeminism,1974)里,茱莉叶.米歇尔(JulietMitchell)大胆地宣称:“女性主义运动的大部份视弗洛伊德为敌…〔但〕拒绝精神分析和弗洛伊德的着作,对于女性主义而言是致命的。”米歇尔在此时奋勇进入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的可能会合,标举了复起之妇女运动的重要出发点。随着1960年代的基进主义让位给1970年代的政治顺从,以及先前年代里“性革命”的记忆消退,非常明显的是性别歧视与压迫性的性别关系,依然深刻地立足于现代社会里。根据米歇尔的看法,妇女运动必须在其关于女性受压迫的社会学与经济焦点之外,补充关于性意识形态的特殊焦点,检视父权体制与性别角色藉以内化的象征形式。因为如果我们不平等的性世界是经由诸如母职、工作歧视和不均等薪资等压迫性社会实践而复制,那么它也是深刻地受到牵涉了性别关系里,恐惧、嫉妒、攻击和愤恨等矛盾的情绪结构所塑造。对米歇尔而言,以及对当代女性主义政治而言,这种情绪与性意识形态--当代文化里强烈地塑造性别关系的意识形态--急迫地需要实际的检视。从这个观点,妇女运动才能够有比较好的位置来理解两极化的性角色,并重新思考重构性别关系的可能性。

  比起过去任何时候,当今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的事业都更具有知识上的丰富与活力。事实上,女性主义与精神分析的相遇,已经证明对于转变性别权力、性欲认同与实践,以及现代社会情绪的私密性非常重要。广泛地说,精神分析女性主义里的主要分野,在于英美客体关系论,和法国拉冈与后拉冈理论之间。透过客体关系论透镜的折射,女性主义理论家衬着分析人际关系的背景--特别强调前伊底帕斯的孩童∕母亲连系--分析性欲特质与性别。相对地,受拉冈精神分析影响的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者,诉诸象征秩序、语言的结构力量来解构性别的项目。依照理论的观点,这些理解女人受压迫的取向间的差异,确实很大。然而,实际上来说,它们所陈述的议题有非常多的相同之处。举例来说,英美与法国理论都检视了现代文化里,影响女人去性欲化及其施为之缺乏的力量;婴孩发展里母系与父系力量的关系;性欲特质、身体及其快感的连结;以及精神分析概念在社会与政治方面的重新脉络化。在本章里,我要回顾美英与法国精神分析女性主义里的这些重点,结论则检视当前这些理论立场之间更多对话的可能性。

  第六章后现代主义移形换位的世界:混乱时代的认同

  我们已经见到人类主体的概念,随着廿世纪精神分析理论发展的结果而有显着的转变。我们如何看待现代主体的认同,诚如本书的讨论,端视所使用的精神分析取向类型与描述性的陈述而定。依照弗洛伊德的看法,自我状态可以被视为潜意识自身的直接矿脉露出;是在社会的文化织理里,持续地凝缩与置换其根源的再现之创造性核心。在客体关系论里,这个弗洛伊德的主体中心分析,被翻转过来而偏向一个较为人际的取向。客体关系理论家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描述性解释,主张将自我与自我认同想成是在互为主体的网络里构成,会比较有用;这些关系是促进或打断自我组织的精神基础的关系。克莲派的学者也采取这种互为主体的焦点,但是批判地强调了内在幻想的过程,这个过程将类偏执狂的破坏性(destructiveness)与补偿性的失望连系上自我发展。在拉冈的精神分析里,自我整合的这种潜力被解构了,成为萦绕着主体性不去的匮缺或欠缺的想像性掩饰。拉冈派的学者不支持自我的自恋幻象,而是追溯在不稳定的符徵之象征网络里,被压抑地铭刻的主体之痕迹。

  然而,可以争论的是这一切试图理论化“主体”的尝试,本身都只是想像的虚构。将内在现实区分成为如此多的机构或功能,只不过是涉入了一种在概念上保持房间整洁的动作,将人类存在本身的复杂与暧昧予以压制性的封闭。从这个角度,“主体”这个字眼只是在理论的层次上,指定复杂、矛盾的精神生活元素的简便方式。但是实际上没有“个别的主体”,作为精神痕迹的总合。反之,有的只是原欲享乐流动且多重的轨迹。欲望、爽快(jouissance,或译极乐)、死亡驱力、符徵、身体地带、强度的不确定性:只有纯粹的潜意识欲望之多重性无限地展开。

  伴随着这种去中心且去主体的欲望之视野,我们进入了后现代主义的时代--其特征是对于大叙事和整体化概念的怀疑,对于一切作为意识形态封闭之诠释性意义的解构,对于“自我认同之主体”的揭露,对于特殊、片断、不确定,以及多向度陶醉的颂扬。齐格蒙.包曼(ZygmuntBauman)写道,“后现代性乃是现代性的成年时期:现代性从一段距离外回顾自身,而非从内往外看,对它的一切利得与损失列了完整的清单,对它自己从事精神分析,发掘它以前从来没有说出的意图,发现它们是相互取消且前后矛盾。后现代性是现代性与它自己的不可能性达致和解;这是一种自我监控的现代性,有意识地抛弃了它过去曾经无意识地做过的事”。就此而论,后现代性是作为现代性之结构与基础里的基进趋势而存在。如弗朗索瓦.李欧塔(Fran?oisLyotard)所述,它是一种“穿越…由现代性针对自身而运作”。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后现代的自我监控在理论本身的层次上运作得最为有力,而这是透过对于理论领域的批判,视之为由随意的强度与原欲欲望力量所横越。如萨谬尔.韦伯(SamuelWeber)所论,后现代主义宣称由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所揭开的“自我掩饰的扭曲”,充满了整个理论理解的领域;就此,我们还可以加上一句,不能够逃离这种审查的是精神分析论述本身。

  最后这一章要遇到的后现代理论,发展出有力且经常是使人困扰的精神分析阅读;展开且重新塑造精神分析的概念,也许有点吊诡地,对于精神分析的理论操作提出持续的批判。透过不连续的理论呈现,在此所考量的立场追溯了晚期现代里,全球网络中的自我与社会间之相互关系。

  结论:作为批判理论的精神分析

  我在本书检视了当代精神分析的核心理论轨迹。弗洛伊德理论、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克莲理论、自体-心理学、拉冈与后拉冈理论、女性主义与后现代精神分析:不论其基本假设如何分歧,这些取向都对于生活在现代世界的困难,提供了有价值的洞识。在讨论这些立场之际,我也针对他们对于自我状态、潜意识欲望,以及当代文化的阅读,提出了一些批评。在结论里,我要简短地思考精神分析作为一种批判理论的性质。

  我在本书开首便主张,精神分析理论本然地是一种批判的、政治的论述。我的意思是,精神分析是对于现代社会里的感觉、评价和关照之核心模式的批判反省。精神分析的政治价值经常是根据狭隘的个人主义范畴来评价,尤其是牵涉精神分析实务时。在这种说法里,政治只有在依治疗而论时,才关连上精神分析,然后根据其性质是因循或基进来评估。然而,我在整本书里,政治在更深刻的层次上,是精神分析论述的主要部份。我认为精神分析里的重要议题,是被压抑欲望与权力关系的交错,是潜意识热情与文化复制之间的交织。当然,就此关注而言,本书所考量的各种精神分析取向,提供了复杂、矛盾的立场。不过,在这一切取向里,各式各样的政治与社会连结,都被视为人类主体性状况的核心。从西格蒙.弗洛伊德到尚.拉普兰奇精神分析理论一直与政治价值和意识形态预设有紧密的交织。事实上,精神分析对于主体性本身的意识形态打上了问号--将主体的问题带回欲望、性别、语言、历史和社会的政治议题。

  因此,精神分析的政治意涵,正是在于追溯社会、文化网络对于潜意识热情的铭记。如赫伯.马库色(HerbertMarcuse)所述:“精神分析的范畴不必‘关连’上社会与政治状况--它们本身就是社会与政治的范畴”(注1)。我试图说明的是,精神分析论述的特征在于解构潜意识欲望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复杂互动。

  简言之,我所主张的是,理论扣连或交互参照的策略,乃是投身精神分析教义最有收获的方式。所需要的是一种对于精神分析理论内部差异的开放性;我相信这种差异或可作为严谨的批判反省的中介。然而,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尝试合成或整合精神分析的取向。依我之见,当代精神分析里任何这种概念统一的理想概属错置。因为这里所遇到理论歧异性,实属过于庞杂。如我们所见,关于前伊底帕斯发展的角色、伊底帕斯的广泛文化影响、分裂的动态等等,就没什么共同立场。我所主张的是精神分析理论里差异之接合,将使我们至少能够开始理解,潜意识欲望相对于自我、他人和当代文化之关系的异质性。唯有透过差异的接合,我们才能够将精神分析摆置在宽广的社会骂络里,并理论化理论所产生的政治效果。

  席奥多.阿多诺(TheodorAdorno)是关于精神分析之基进潜力最为机敏的评论者,他非常清楚概念孤立或封闭的危险。对阿多诺而言,如果我们想像能够确定一个精神经验的时刻,而它却不是主体在社会与政治领域斗争的凝缩铭记,那就错得离谱了。从这个观点看来,如果认为有那种中立或非政治的精神分析评论模式存在,简直就是理论的幻想,这种幻想意图抹除矛盾、敌对与分化。阿多诺针对将精神分析从社会与政治世界分离出来的历史趋势,提出了评论:“心理学领域越是狭隘地被认为是力量的自主、自我封闭的耍弄,主体便越完全地被吸干其主体性。被抛回自身的没有客体之主体,被冻结成为一个客体。它无法突破它的内涵,而只不过是原欲能量的等式。被打散成为自身法则的灵魂,就不再是灵魂”(注2)。从这段话可以引出的一般论点如下。不能透过精神经验之社会、历史构成来思考的理论,整体而言,将无法面对矛盾与冲突的现实--这些向度内含∕浓缩于这些理论关于自我与欲望的解读里。换言之,认同与欲望的危机将会停留在幻觉的想像轨道里,而社会冲突与现代性的矛盾,则一厢情愿地抹去。

  相反地,我在整本书里都主张发掘权力关系和文化支配模式,在认同与被压抑欲望之构成里的核心组织角色。如果精神分析要成为有效的批判理论,它必须脱离仅仅以“精神”来看待自我的倾向,而直接面对潜意识在社会与政治场域里的建构之议题。只有做到这点,精神分析才能面对社会与文化探究领域里,具有新政治重要性的议题--诸如种族主义与国族主义的复起,男性气概与女性气质变化中的文化界定,人类施为的问题等等。

  为了具有反省性和遭遇他者性(otherness),批判的精神分析理论必须在概念取向与研究方法上,展现开放性。没有单一的理论拥有全部的真理。没有单一的理论能够面对后现代世界当前多向度的认同。由于这些原因,我认为有必要承认各精神分析理论互相连锁的关切,以及承认这些学说以总是超越它们思考模式的方式,紧系于政治意识形态。因此,当代精神分析理论的多样性,最好是理解为关于生活再现代性的多向度世界里,是什么感觉的意象(image)。弗洛伊德派强调的是矛盾情绪,客体关系论述强调的是连结与关系性,克莲派强调的是分离,拉冈派则强调他者性,后现代的陈述则强调片断化与分散:这些是在晚期现代里产生的意识形态形式。但是,关于这些意象的考量,不是发生于排除社会世界的领域里。关于不同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批判思考,以根本的方式莲系上自我认同与社会关系的转变。“随着对于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解转变”,保罗.里柯(PaulRicoeur)评论道,“对自己的理解也转变了”(注3)。批判地反省精神分析的学说,将它们摆置在彼此的实际约定里,或许有助于另类主体性和社会未来的实现。


 

官网
:www.success111.com       微信公众号:CM111-999


网站导航:催眠视频 学员心得 催眠培训 催眠教材 催眠学院  催眠Q群

培训:2022年唐喜明《睡眠调理师培训》睡眠调理课 1-12月报名!

培训:2022年唐喜明《高级催眠师国际课程》1-12月报名中!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催眠成功网 深圳市觉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深圳廖氏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0755-89801455 89315535 89315536 13686893135 13828714134
单位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五和街道阳光第五季咏梅阁2单元3B室   邮编:518139
首 页 | 发送邮件 | 购买说明 | 淘宝店 | 招商合作 | 汇款帐号 | 联系我们 | 微信号:CM19133
本站群:中国催眠与身心健康 QQ群九号:120303590 /七号群:120303052  /八号群:105985308 
版权所有 2006-2020 本站实名:催眠成功网 SUCCESS111.COM 最佳分辨率 1024×768 

粤ICP备08122909号
热门搜索:催眠,催眠术,催眠培训,催眠术教程
催眠术催眠培训,首选催眠成功网,中国首家正规催眠培训机构,拥有专业的催眠师团队、催眠术治疗及心理催眠大师,常年开设催眠培训班,报名咨询热线:0755-89801455